来源:跨境派
告文本一向是是中俄错误互译的重灾区,这些神翻译“倔强”的出现在各行各业,虽然一方面可以娱乐大众,为大家提供某种程度上的方便,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思考,机器翻译是否真的可以完全干掉人工翻译,从此升级装备迎娶更高端的AI走上“机生巅峰”。
本年度双十一,阿里速卖通机器对商品的错误翻译意外又撞了枪口……
阿列克谢是沃罗涅日市的一位居民,喜欢网购的他想为家里买一盆小小的多肉。但阿里速卖通网站的神翻译让他“吃惊”,因为“多肉”植物被翻译成“多汁的屁股种子”,莫名的被渲染上一抹“风情”的色彩,这让阿列克谢倍感尴尬。对商品描述的语法和句法错误也让阿列克谢十分不悦,“以后不能让孩子在速卖通上购物,这会让孩子们错误的理解和学习俄语语言,这样会带坏孩子们啊!”
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翻译在阿里速卖通不只一个……
例如:听说你想和帽子“啪啪啪”?
还有促销“买三得一”的梗。
好好的包被翻译成“装尸袋”,就问你敢不敢背……
还有神奇的“死亡乳腺癌面具”。
“女士镂空内裤”翻译成了“挖空女性内裤”,尺度太大简直不敢直视。
皮质男士石英手表翻译成“绅士皮肤质地男士手表”,敢戴的都是豪杰~
还有谜一般味道的相框……
能“治疗宫颈疾病”的皮鞋。
对于这波机器翻译犯的“小错误”,俄罗斯网友纷纷留言。大多数都认为这是小错误,没必要“大惊小怪”,毕竟更值得关注的是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在商业开发领域,语言的重要性不日而语,在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准确的语言可以形象精准的描述产品和服务,顾客们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这些话之间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机器短时间内能做到的只能是“词”与“词”之间的对应,无法将“语境”和“意义”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不准确的翻译会让顾客哑然失笑的同时,质疑这家公司的专业性。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在2017年中国计算机大会上讲到,“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未来十年的突破将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懂语言者得天下”。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里程碑工,一方面要顺势而为积极引进机器翻译,一方面也要雇佣专业的翻译进行改正。一家大公司在施展自己的全球化战略时,势必要进行很多本土化的营销工作,这些翻译工作必须依赖于人来完成,因为只有人,才最懂人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