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消费者已经厌倦价格战,但是以低价为优势的电商仍迅猛发展,对此你怎么看?栏目:国内电商   发布于:2019-08-09 14:14

有人说现在消费者已经厌倦价格战,但是以低价为优势的电商仍迅猛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 标签:电商发展 ]

  • 全部评论(0
  • 1楼
    边走一边唱 2019-08-09 19:44:28

    希望电商市场有更多的品牌参与竞争,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 2楼
    洛叔是水货 2019-08-09 19:14:28

    消费者永远喜欢价格战!



  • 3楼
    智联行赵伟明 2019-08-09 18:44:28

    消费者喜欢价格低廉的产品和前提条件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所以,一切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价格战都是耍流氓!



  • 4楼
    用户97497123616 2019-08-09 18:14:28

    底价电商产品!主短暂的问题!未来价格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的话、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购买、





  • 5楼
    经营梦想355 2019-08-09 17:44:28

    品类雷同,相互跨界,价格战在各行业都时有发生,顶部巨头价格战的结果可能就是并购融合,普通商家价格战结果可能就是花钱赚邀吆喝。消费者永远不会厌倦价格战,但需要警惕的是合理的低价,如果超出预期过多时间过长的低价肯定会带来质量的忧虑。随着各种跨界,特别是餐饮市场,低价竞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各种低价平台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期的



  • 6楼
    夜无眠156621759 2019-08-09 17:14:28

    有人说消费者已经厌倦价格战,当然也有人说消费者没有厌倦价格战……这都是人说的,没有什么可信度!每一个时代都不同,80后的人之前也喜欢低价的商品,因为那时候没钱,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也增长了,所以他们现在就不喜欢便宜货了,追求的是品质生活,但是同时九零后和00后消费群体又起来了,00后目前还是喜欢低价的商品的,因为大部分人收入还不怎么高,也许十年后他们就不太喜欢低价了吧!这个根据时间的变化来说过,人群不同,年龄段不同……



  • 7楼
    柏思倍丽 2019-08-09 16:44:28

    目前拼多多上的成交量已经明显看出低价的优势了。其实大家都懂得低价没好货的道理,但是90%以上的人又都忍不住的会去货比三家找便宜的。所以从概率来讲低价产品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从整个商业格局来讲价格战是又商业创新的推动力,部分有影响力的产品出现更能促进整体行业的改革,比如典型的小米等。



  • 8楼
    HZH3515 2019-08-09 16:14:28

    价格战是商家的一种销售战术,更是一种战略,只要市场存在、买卖存在,它就不会消停,因为它迎合了消费者的口味甚至嗜好,消费者常常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谁家的价格底就去谁家买,哪怕便宜一毛钱,而且还会不由自主地常去光顾。也许是一种心理作用吧。甚至同样一种牌子的商品,老年顾客往往只看价格而忽略了计量(这就吃亏了);而忽略质量只看价格的现象就更不用说了!即使同质量同生产商,商家为了销量为了拉拢顾客,依然忍痛打价格战,挤兑对方,抢占市场阵地。所以说,商场上的价格战也许是持久战。



  • 9楼
    科技关注 2019-08-09 15:44:28

    消费者喜欢价格战,如果有补贴最好,比如前几年的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消费者能以五折价格打车。低价电商本来就是主流,电商的实质是零售,零售业的毛利本就不高,但如果销售额大,所以绝对利润额不低。小米三季度销售额500亿多,利润额24亿元, 净利率大约5%。低利润率意味着消费者买了同样的东西,付出却更少了,没有消费者不喜欢物美价廉。这是自古有之的商业规律。再看在各大商场开店的名创有品,一个304不锈钢杯子只有49元,做工不错,这种性价比大家都会喜欢。可以说,低价是最有效的商业策略之一,但低价不代表劣质,宜家也是低价策略的执行者。



  • 10楼
    壹仑科技 2019-08-09 15:14:28

    2018年的电商江湖有了拼多多,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在很多人印象里,有些“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味道,在血雨腥风的竞争中生生地杀出一条自己的路。


    从上市到加入双十一这样的年度大战,相比电商巨头们,拼多多一点也不逊色。拼多多物流相关负责人11月7日证实,自2018年一季度起,平台日均包裹数稳定在2000万单以上,在整个电商行业包裹的市占率超过20%。

    刚刚落下帷幕的双十一余温未减,在拼多多的战报里除了战绩斐然,还有一桩是关于帮助贫困地区“自我造血”、3年21亿笔的扶贫助农订单,对此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说,电商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让贫困地区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

    拼多多用行动展示了外表激烈的进取与内在扶贫济困的柔软灵魂。

    上市后的一波三折财报显身手

    北京时间11 月20 日,拼多多(NASDAQ:PDD)发布了截至2018 年9 月30 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拼多多(PDD.US)$

    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33.724 亿元(约合4.910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7%,好于市场预期的4.33 亿美元;归属拼多多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0.983 亿元(约合1.599 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净亏损为人民币2.214 亿元。

    尽管上市不足四个月,但出于今年新股的集体颓势,股价坚挺的拼多多成功地引起了多家做空机构的注意,据外媒报道,今年8 月曾出现组织机构做空拼多多股价的行为,幸运的是,拼多多股价并未受影响,反而从17 美元一路上升至30 美元。

    无独有偶,在此次财报发布期间也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一周前拼多多疑似被美国知名机构Blue Orca恶意做空,但是令对手大跌眼镜的是,在做空报告发布后拼多多的股价不跌反涨,紧接着就是这份出色的财报。

    财报的核心增长优势体现在:

    首先,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GMV达3448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86%,较Q2的2621亿元增长827亿元,环比增长32%;

    其次,在2018年第三季度,平台实现营收33.724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679%;

    再次,拼多多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3.85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44%,较Q2新增4200万。

    财报的可喜成绩与周遭的危机四伏对比强烈,可以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对此,黄峥表示,拼多多在上个季度再次实现了强劲增长。得益于独特的有趣购物体验,以及物美价廉的商品,平台继续收获消费者的青睐。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的同比翻倍,体现了消费者对平台有更强的信心。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技术投资,我们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实现结合Costco和Disneyland的长远目标。

    一年12亿笔扶贫订单 脱贫攻坚战开辟新模式

    在拼多多大举进攻的目标里,扶贫占据其中的重要位置。据悉,自成立以来,拼多多一直密切配合政府,发挥自身优势,将创新的电商经营模式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改善农产品上行渠道,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截至2018年10月,拼多多累计投入102亿资源,帮助全国农户销售109亿斤农货;3年共计催生21亿多笔扶贫订单;扶持起10万商家,累计帮扶近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直接和间接拉动包括各类平台商家、快递物流人员等超700万人就业。

    除此外,黄峥在扶贫助农实践中,逐渐探索创新出了一系列有效模式。

    拿种植区来讲,去年,拼多多帮助山西枣农快速销售滩枣2000余吨,带来收入1200万元;帮助河南蒜农销售大蒜近800万斤增收200多万元;帮助陕西苗家村村民卖出青皮核桃50万斤。

    可见,大量滞销的农产品在“拼多多模式”帮助下销售一空,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还间接地将“拼农货”的品牌推广出去,使得农户能够持续地受益。

    由于拼多多催生了农产品的大量流通,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拼多多现象”,竟一时间成了农村经济的典型研究对象。山西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郭小中曾形容称:“全省2万吨的滩枣总销量,拼多多居然占了十分之一”。

    在11月11日央视财经频的专访中,黄峥提到,拼多多最想做的事情是进一步打通农货上行的链路,为整个行业探索出一条新路。

    黄峥认为,“拼”的模式更适应中国农产品“多对多”方式上行的特征,能基于前端需求的归集,推动后端供应链的变化。在农产品领域,由于大幅压缩中间的流通成本,“产地直发”的农产品性价比被城市消费人群接受程度远超预期。

    整个“双十一”期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订单量超4000万单,其中1200万单由全国国家级贫困县通过“产地直发”的方式发出,总量达1亿斤,较去年同比增长409%。

    如果把双十一比作一个战场,那么所有的新模式都可以在此得到验证,而拼多多无疑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

    电商扶贫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创新”

    在扶贫这条路上,拼多多像是一支发出的箭,精准、不回头。据了解,今年以来,拼多多展开“上山下乡”活动,针对全国679个国家级贫困县,平台通过“挨个深入、精准补贴”的方式,将各产区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市场。

    其实,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扶贫更多的是利用平台优势,将资源合理、快速、安全地输送。黄峥认为电商扶贫的核心是农产品流通问题,而互联网的发展能让农产品的供应链更精简,最终实现产地直达的效果。

    今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互联网+”农业农村,最当务之急是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也就是农产品出村。

    一直以来,电商农货上行的核心挑战是前端流量的匹配不能够形成一定聚集的量,所以也很难形成新的农货上行的流通方式。拼多多的幸运在于,“拼购”这种方式正好非常契合中国贫困地区的“小农”现状,通过实时海量的多对多匹配,能够对农产品供需两端的信息有效梳理,在各类农产品短暂的成熟期里,迅速匹配到有相关需求的消费者。

    但是,不得不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也是一直以来的难点。对此,黄峥认为,损耗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从农产品的流通来讲,即使今天通过地面渠道,从产地直到消费者拿到农产品,中间的损耗也是大量发生的,只不过消费者看不见。

    他表示,电商企业需要做的,是推动更多农产品从产地直发,省掉所有中间环节,在提升效率、节省成本的同时,要尽可能运用新的技术来改善从包装和物流环节,尽可能降低甚至避免农产品的损耗。

    可以说,拼多多的出现,第一次为大规模农产品上行提供了精准和可行的技术支持。

    黄峥透露,电商平台应该把覆盖产区情况、物流条件等信息上传,让流通更标准化。同时要推动上游与运输环节的配合做得更好。

    他认为,对于技术创新的应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5G大规模投入使用,行业供应链环节的信息获取和交互速度将逐渐突破到新的层次。新技术的应用,将给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带来过去30年不曾出现的巨大变革,这种变化在未来3至5年会非常明显。

    由于拼多多对精准扶贫的贡献,6月28日,中国商务部给拼多多上海总部发来了感谢信,感谢其为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的积极努力。

    可以预见的是,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和5G物联网会给整个农业生产带来过去20、30年都不曾有过的巨大变革,而拼多多作为电商平台的新星,将助力互联网与更多的传统农业相结合,在培养农村“自我造血”能力的道路上一如既往,为精准扶贫大道添砖加瓦。


说点什么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