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条件优厚反而创业容易失败?栏目:创业   发布于:2019-07-19 14:31

看到很多创业成功大佬有这样的感悟,自己创业十年也有这样的感受,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社会

为什么条件优厚反而创业容易失败?
[ 标签:创业失败 ]

  • 全部评论(0
  • 1楼
    互联网L小李 2019-07-19 16:31:47


  • 2楼
    海浪253970361 2019-07-19 16:01:47

    条件优厚,很多都会缺少破釜沉舟的魄力,考虑多了反而很容易优柔寡断,没什么条件选择少,只有一条路走的时候,压力大,动力自然而然就大,解决问题考虑问题就容易往一个方向,相对来说成功率回高一些



  • 3楼
    自然美ZiRanMei 2019-07-19 15:31:47

    第一个问题如果成立,会给一些想要白手起家的兄弟们一些心理安慰。都说创业九死一生,也就是说创业成功的机率是10%,再从这10%的成功的人下手分析,会发现还是“条件优厚”的创业者成功率高,可以认为人脉、资金、技术、创业能力都是推动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二个问题如果创业者能有退路就要学会在危机关头,保存一些有生力量,不是每个创业都能够在“死地”复活。做为创业老司机你可能体会过,当你在一个创业项目彻底失败的时候,周边的朋友、亲戚、甚至兄弟姐妹父母都会为你带上眼镜,你的整个天空都将变成灰色。所以创业者就是有要“置死地而后生"勇气,当你败的内裤都没有的时候,也就不怕再失去什么,鼓足勇气前进时,也就距成功不远啦。自己创业圈的一些感受,不代表大数据,多交流沟通。



  • 4楼
    创业行动家 2019-07-19 15:01:47

    飞哥观点:飞哥经历过“穷创”,也经过“富创”,穷创时第一个项目赚到钱了,之所以第二次创业并非失败,而是自我膨胀渴望做大做强,也就是所谓的富创阶段。因此,我的观点是条件优惠往往更容易迷失方向,习惯性用钱解决问题。而事实上无论富人,还是穷人创业,都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创业精神。


    先谈谈我“富创”的经历。28岁刚买完一套120万的房子,套现了第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与朋友投资了150万创办连锁喜铺。了解飞哥经历的读者都知道,我第一家公司是做企业管理软件的,为何从IT行业跨度到传统行业呢?就是想成为喜铺行业的戴尔,当时想以我们年轻人的思维,配之自身的能力(当时以为自己老牛逼了),跟一帮传统行业的夫妻店竞争,分分钟秒杀一切。况且,这个行业还没有出现龙头企业,前期的市场分析、客户调研都只是走了一个过程。

    6个月后150万花。由于地段选址的失误,加上一味追求高大上的经营场景,近1000平米店铺租金花了20万,装修花了近80万,广告投放花了近30多万。形象塑造的过于高大上,导致不做促销别人都不敢光顾;另一方面,店铺人员配置上,当时不惜重金从屈臣氏挖店长,人员配置、薪资是普通店面的3倍,简直就是一个高端喜糖4s店的豪华布置。最终我们座不住了,1000平米的场地客户寥寥无几,自我反思之后总结定位出现问题,这种企图通过大规模聚客的形式根本走不通,掏钱消费的家长都是中年妇女,营业收入支撑不了整体的经营开支。

    总结第二次创业失败,一句话是“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了”。细分下来就是起点太高,想法飘飘然,做法却不落地。这种模式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市区建立一家旗舰店,规模上仅仅只需要比一般的便利店稍稍大一点,走小而精的路线。否则资金不会消耗过快,成本也不会太高,自然船小好调头,最后模式还没摸索清楚,子弹全部打完了。

    多数条件优厚的人之所以失败的主因,就是优越感过强,往往追求形式主义上的大于实际行动。没有从商业本质上去考虑,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何一步一个脚印的与客户产生心理上的连接,逐渐提升自身的经营规模。

    穷创为什么会更容易成功?

    22岁第一次创业有多穷,当时我才一万多的积蓄。投入启动资金需要十万,四个股东我分派到了20%的股权,仅初期要投入2万。由于自己创业,股东商定在未盈利之前暂时不发工资,意味着每个人还需要解决自己基本生活开支的问题。

    因为,刚来温州才工作一年,上一家公司部分销售提成款还为结清(主动放弃)。加之人脉资源有限,同学、朋友之间也没有什么积蓄,只能硬着头皮找家中种地的父母想办法。

    当时,父母极力反对我创业,担心21岁的我被合伙人给骗了,认为我社会经验不足,万一亏本无力偿还债务。最终,父母拧不过我对创业的渴望,虽然嘴上说不支持,但还是找亲戚借了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初创期资金紧张,自小讨厌面食的我为了节约开支,吃了近半年的面条(主要是便宜)。每天一早七点就要赶到客户公司拜访客户,等到客户下班之后回到公司已经晚上7点,8-12点还要给公司员工做当天复盘总结。每天凌晨一两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只水桶,每月200元租金的宿舍。直到今天回想那段创业经历,对自己的成长是最有帮助的。

    创业初期,就是靠没日没夜的付出,双腿一家家公司的拜访客户开始,庆幸的是我之前也做软件销售的,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与客户资源累积。半年之后收入与支出就能打平,并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之后的几年虽然走了多元化发展的路线(又同时做了跨界投资,还成立了一家培训公司)也亏了一些钱,但并未伤及筋骨。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浙南地区规模及营收,最大的一家定制化ERP软件研发公司。

    第一次成功的原因,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煎熬出来的。没钱做广告就动脑子,拼人力,想策略;人员也是从4个股东发展到8、15、20、40一个个增加起来,营业额也是一步步做大起来。

    早期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人做事都比较踏实,在熟悉的领域创业,有很多资源的累积,这是我第二次创业所不具备的。第二次创业,若不是及时调整,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加之不服输坚持不放弃的决心,转而从头开始走小而精路线,也不会在2年内让自己逐渐翻身。

    创业者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商海一搏,你成功了外人看着光鲜,其中的苦涩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创业者只有秉持永不放弃的信念,经过跌宕起伏的创业生涯,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对于那些条件优厚的创业者而言,飞哥建议永远不要企图用钱来解决问题,只有自己能力与所做的事情逐渐匹配,根基才够扎实,否则早晚会遇到挫折。




    了解飞哥更多创业问答,请订阅《创业行动家》头条问答,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多多点赞分享!


说点什么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