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群营销有哪些经典案例?栏目:营销   发布于:2019-05-31 14:37



互联网社群营销有哪些经典案例?
[ 标签:]

  • 全部评论(0
  • 1楼
    装饰建材家居研究 2019-05-31 16:37:19

    推荐你看一些专业的社群,加进去体验一下,看看他们怎么服务、怎么管理。市场营销媒体投放你可以看【pr人】,建筑装饰你可以看【装饰工程项目经理人】,如果你做具体产品的你就看具体的社群,一些文章只是告诉你理论知识,去体验去学习。



  • 2楼
    中国社群联盟 2019-05-31 16:07:19

    罗辑思维不得不说,能帮助大家分析一下他的成功的模式。先是输出价值,吸引付费会员,一起组织一些会员福利活动。比如霸王餐,期推送一些与会员有关的消费升级的一些产品,比如书籍。让你有几万,几十万付费会员,你就可以活的很好,因为你们这个群体是有一定的价值观的,你们愿意相信罗胖推荐的产品,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所以罗胖一年买书卖1.7个亿。米家单个app的流水在十个app以上。那各位朋友,看明白了吗?付费+福利+产品或者服务 中国社商第一人 刘钦



  • 3楼
    一碗梁粉 2019-05-31 15:37:19

    先来看些高大上的社群,除了第一个,其他的是不是有些眼熟?





    再来看看不那么高端的,既有卖面条的,做火锅的,卖茶叶的,卖米粉,也有卖信用卡和P2P的,拉到文章结尾还有卖美女

    的,他们是怎么做社群的呢?

    做火锅的

    背景介绍:

    厦门"戏锅",新生的小火锅潮牌,2015年创立伊始就坚定只走年轻时尚化路线,在短短的四个多月时间,已经真正形成自己的“锅友会”社群:

    使用主题活动作为流量入口--“骑葩的幸福生活”(找同好)

    精心埋伏的营销产品。“骑葩”强调的是一个富有时尚个性和娱乐精神的标签(戏锅的主力人群),将社群做到更垂直,才能形成社群与品牌之间的凝聚力,形成更具有转化能力的线上线下强关系,集中兴趣流量为社群的沉淀作准备。

    餐饮跟房地产一样具有强地域性特点,其销售辐射对地理位置的依赖性高,LBS属性极为明显。所以本地连接是实现粉丝精准落地和拉近沟通距离的最佳方式

    线上关注作为一种机械性纯利益关系的连接,潜在用户只是凭一时的需求对你产生兴趣,前期并未与品牌有过实质性的情感基础沟通,忠诚度自然就低,且因移动互联网“轻”的特质,导致粉丝的迁移成本低,流失率较高。而线下实体入口作为固定存在,以增强用户体验为宗旨,在关注的忠诚度上和交互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题活动的预热:

    先以“装置”展示的形式将死飞自行车陈列在终端的门口廊道、围栏边、餐厅动线,甚至外立面墙上等各个与消费产生近距离可接触的位置(自行车的年轻时尚风格和摆放审美亦符合戏锅本身环境格局),店员会引导顾客关注其公众平台及时了解活动开放时间和参与规划(线下为公众号引流)

    3月26日:戏锅“态度篇”:软植入预热,切入对厦门城市环境的关注和共鸣,由对绿色出行的诉求转向商家行动的可视诚意——活动主画面及活动说明。内文末发起投票:你愿意为厦门的环境出一份力吗?1、愿意 2、容我想想 3、点击“阅读原文”找戏锅商量一下

    3月27日:戏锅“悬念稿”《厦门除了收费的公共自行车,有没有不收费的?》,合理镶嵌活动信息。

    3月28日:活动开放当天,头条置顶:《既然是送福利就不费心取标题了》。捆绑大号一起联动,以大号的名义将粉丝引到戏锅,实现粉丝共享和软着陆!顺水推舟释放主题月活动信息。操作方法比如:由大号发起“分享本条信息至朋友圈,凭此为据到戏锅,可免费领取会员卡一张(免购卡费68元)”。主题月期间充值2000元送价值398元时尚潮牌自行车一辆。

    目标兴趣发酵 -->线下活动预告与引导-->潜在会员蓄客与转化--> 关键链粉丝渗透

    KOL取自社群内部:

    只有你的粉丝才是最称职的意见领袖!(参与感)骑葩活动前期时,戏锅提取若干中心人物(骑葩)对自行车进行试骑,每天发布相关骑行日记,发挥个人号舆论力量,增进真实感,刺激前期参与

    种子用户的权益宣导(归属感):

    优先免费尝鲜戏锅新品

    可零门槛参与戏锅不定期发起的聚会活动和户外项目

    戏锅不定期往社群里发放专享优惠券

    年终可以得到由戏锅发出的年终奖

    这是个社交分享平台,男女不缺

    社群维护与激活(巧运营)

    代金券专享、金牌群友特权、群内红包(激活沉睡群友)、公众号转发量评比、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反馈

    开放社群的自组织能力,人人时代,分享戏锅就餐体验、趣味美图、信息互助等,以及群友约饭

    一个精明的社群背后一定有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host。美女老板”的思路逻辑简言之就是社群里需要一个组织者的“马甲”,而这个“马甲”必须具备如是条件:高、富、帅、才、白、富、美、慧。TA的存在将会给社群运营带来事半功倍的成效。

    会员专属活动:

    “锅友会” 每月28日全店只接待会员!(归属感)

    会员日就应该有会员日的姿态,只属于会员的日子(专注聚焦)

    愿意成为戏锅会员的人肯定是戏锅的真爱,而对待真爱一定要有诚意!(用户思维)

    当天想越级成为会员,可以充500RMB摆平(协商机制)

    会员日当天会员可预约房车接送(附加值)

    营造会员阶级感、身份感、尊荣感,与非会员区隔开(心智满足)

    喜欢戏锅的自然会来,不喜欢的不强求(粉丝圈层)

    有争议是件好事,可以让别人忘不了你(话题营销)

    卖面条的

    亚洲吃面公司,最无厘头的公司名字,迄今为止都没有非常明确的商业模式,粉丝统称为"面粉"。2015年,被列入《快公司》评选的最佳创新公司50:

    【面仅仅是连接工具】

    "亚洲吃面公司,产品是面,面成为与一帮独立思考、挑战惯性思维的投资人、创业者和消费者连接对话的媒体,成为社群的入口、社群服务的工具,是一家新媒体公司,是亚洲面媒公司。"

    【不仅是参与,更是策划和创造!】

    在“面粉”群经常有人自发地用闲暇时间参与亚面活动的方方面面,不只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还有策划者和创造者。

    “甚至有人跑来跟我说要做某个活动的志愿者,而我根本不知道我们要举办这样一个活动。那一定是痞子又‘抽筋’了,说了一个想法,连我都还不知道呢。”Suin时不时就要接招包括粉丝和痞子在内的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

    卖米粉的

    背景介绍:

    霸蛮社,一个最优质的在京湖南人社群

    这个是我们的绝对的主流客群,占所有人群47%。这就使我们前两家店敢选比较偏的位置,有一半的人流是通过湖南人补齐的。伏牛堂的米粉是很多湖南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不再需要教育市场了。

    除此之外,跟北京30多万湖南人的联系要建立在米粉以外更高的地方,不能吃一辈子粉。

    于是我们积极打造霸蛮社,一个最优质的在京湖南人的乐活空间。霸蛮社就是做一个和卖粉没有关系的事情,带着大家一起玩,目前核心粉丝有300人,比如今天伏牛堂有事,这300人能够过来,就是这样一个高度粘性的社群。

    主流是80、90湖南青年人,我们玩的形式不限于吃饭,青年公益、观影会、读书会、北马、CapeWalk都可以玩。如果我们是米粉品牌我们是聚集不了那么多人,如果我们是湖南文化品牌做这个就无可厚非了。

    你把我们理解成一个湖南的文化品牌,做个青年社区,顺带加私货卖点粉;或者你把我理解为文化公司,做一个自媒体,顺带给我伏牛堂做点广告。这里面哪个是主,哪个是副,已经不好区分了

    卖茶叶的

    另一个经典案例(从社群角度):










    卖信用卡的

    中信银行信用卡在百度贴吧建立的章鱼卡吧

    章鱼粉们通过“众包、众筹、众创”模式一起玩过“章鱼卡吉祥物设计大赛”、“武汉男神、女神线下评选”、 “敢表白就敢送你去巴厘岛”、“章鱼卡吧携手VISA微信公众平台送豪礼”等活动

    章鱼粉丝团除了在线上建立粉丝联接阵地,同时线下成立同城会。同城会将通过组织粉丝体验当地合作商户的特惠产品或自主发起的轻型活动,建立社交圈子,逐步增强粉丝粘性和数量。中信信用卡中心未来将在拥有一定粉丝规模的基础上尝试为粉丝提供定制、团购、代购等服务


    百度贴吧的做法是提供或有用或有趣的产品及服务,同时营造一种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归属感、尊享感,这正是社群最大的价值,也是充分发挥粉丝经济能量的大前提。

    把粉丝引入到信用卡产品规划、设计、营销和销售的全流程中;在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粉丝对中信信用卡的认知,不断优化、改善中信信用卡与客户及粉丝之间的关系。

    未来,“章鱼卡吧”将从“客户互动平台”、“市场营销平台”和“客户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定位发力,孕育新的商业模式。




    卖P2P的

    悟空理财




    【参与感】:

    2014年12月份,在悟空理财粉丝超过100万后,举办了第一届的“空粉节”。空粉节要求每个想参与的人都写一篇他与悟空的故事,不低于500字。本担心这么高的门槛会把很多人拒之门外,但不曾想在不到2天的时间内,就收到了1280封信。为了争取空粉节的名额,好多粉丝还无底线卖萌求票。

    【归属感】

    悟空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员工,江湖人称“小东哥”,最初也是悟空理财的一名用户,因信而爱,最终选择加入悟空理财,成为其中的一员。至今,悟空理财已经有3名粉丝转成正式员工了。在为粉丝解答问题时,不是官方的“您好,请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吗”,而是“施主,近来可好”

    【社群结构】

    悟空理财是第一家做封闭特权邀请制的互联网金融品牌,想投资悟空理财,必须有特权邀请码。

    【参与感】

    是粉丝成就了悟空,悟空也把众施主们当主人看待,赋予其很多参与悟空事务的权利。甚至玖富的LOGO升级,也是由悟空粉丝投票产生,参与投票粉丝超过2万人

    【自传播】

    与传统的一波流、刷榜流等方式不同,传统方式更趋近于赤裸裸的洗钱环节,交易色彩浓厚,所有参与者都是路人心态;悟空的粉丝传播行为和金钱推广完全不同,能够让路人及粉丝感受到诚意从而引起思索,当人的思维的碰撞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产生对悟空理财的价值认同,进而自发产生群体推广效应。

    卖玩具的



    用户智造:

    做一款由消费者与品牌合谋的产品,集体打造一款极致的产品

    乐高: 鼓励消费者提交自己设计的模型,从这些设计中挑选优秀的作品作为备选方案,并由消费者投票选出最好的方案,而获奖者能从销量中获得5%的利润。 沿着这个思路,乐高根本不知道下一代的套装产品是什么样的,一切由乐高的用户说了算。

    对于乐高来说,节约了设计成本,避免设计产品不受市场欢迎的风险,本质上调动了消费者的创造力。从消费者角度,参与了创造,奉献了力量,就会卖力地推销产品。因为这个产品有他的一份努力。

    社群成员高度参与的创业模式,每个人既是创造者、又是投资者、又是用户。

    卖声音的

    凯叔讲故事




    背景介绍:

    《凯叔讲故事》的微信公号已逾百万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亲子社群

    用户参与一切: 参与感有人说讲故事不要那么生动。用户觉得睡前孩子听故事不睡觉,耽误孩子睡眠负得起责任吗?说得也对,怎么办呢?我就想自己是怎么哄女儿睡觉的。我做了一个实验,录音时加首诗,“宝贝,现在故事讲完了,凯叔给你读一首诗。”我选择了相对生涩的经典七律或宋词,每首读7遍,每一遍声音都更小些,最后似有似无。第一次实验后台就炸了,好多家长说凯叔这招好,宝贝听了3遍就睡着。

    很多孩子喜欢画画送给我,我就做了一次实验,找出点击率最高的故事,把它分成四个任务,任务既有角色又有场景,孩子们可以领角色,凭着想象画画,画完了让爸妈拍张照片,凯叔就送本书给孩子一个惊喜。当时大概才10000名用户,有几百个孩子都在画,我就在每个元素里拽出画得最有意思的组合在一起,制作成国内第一个完全由孩子们创作的动画片,片尾有孩子的演员表。我相信每一个参与这部剧的孩子看到这一幕一定很兴奋。

    我们的内容一直在垂直,在这样的社群里可以打捞出很多的内容,我和用户都在创作。孩子父母可以开自己的网络电台,“爱特”给我听,这是他们的一种需求。我一直在想,家长们是不是跟我一样,给孩子讲故事时也会编故事,编完第二天就忘了。当我准备去打捞故事时,用户已经开始自主投稿,都是非常优质的原创内容

    卖美女的

    错了。。。是兜售高端生活品质的。。

    有门槛! 你没看错,看资产!






    作者公众号: 社群那些事 (账号: wenbin-pr)


  • 4楼
    弹球小姐Lydia 2019-05-31 15:07:19

    说到社群营销,不得不提最早的万能的大熊创办的电商社群。从写《朋友圈的生意经》开始,大熊真正开创了微商时代。除了他以外,罗辑思维的年费制社群也是知识经济加社群经济的开山鼻祖。尽管后来罗振宇给会员卖了次月饼后元气大伤,不再纳新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社群还没有非常普及的年代,他们的玩法给了后来人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徐志斌的《社交红利2.0》里就介绍了好几个经典的案例。辣妈帮则是其中一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团队一共5个人,预算15万元,依靠各分舵的自愿组织能力,2016年1月1日,全国的辣妈帮同时举办了1200场年会,做过社群运营的人都会很清楚,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受此启发,我在2015年组建了二进制Club,面对高端程序员为核心的优质互联网人群发起了一项社群项目,入会者大多是从业3年以上,在社交媒体上拥有1W粉丝以上的优质KOL,他们保证了社群里的高质量自讨论氛围,严格的群规,比如禁止发红包,发表情,发广告,要求大家强制性发言总结自己的工作感悟等,在我离职将近一年以后,这个社群依然生机勃勃的自行运转着。而当时我每个月的经费不超过5000元,也只占用我1/6不到的工作时间而已。

    除此以外,现在PR人组建的各大社群还有十点读书会,万能的大叔的市场人社群,老雅痞的行业群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收益,感谢这些社群运营者,将同行者,同好者都连接在了一起。


说点什么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