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5月18日,百度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在内部全员邮件中宣布两件事,其中一件可以说代价非常重大,甚至使得百度的股价波动,百度股价两个交易日跌15%。那就是:①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将从7月起不再担任上述职务,仍将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②副总裁王海峰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并担任 AIG(AI技术平台体系)总负责人。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陆奇在加入的时候可能知道自己早晚会有一天离开?
别太早下定论2017年1月,李彦宏邀请陆奇加盟,成为百度二把手。两个月后,陆开始对百度的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收购渡鸦科技,创始人吕骋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总经理;原度秘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加速人工智能布局;成立自动驾驶事业群,推出 Apollo 计划。将产品方向重新聚焦在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等几个方面,这一系列改革的指向都非常清晰:全力转向人工智能。而陆奇能够如此高效的完成这些工作,相信后面肯定也少不了李彦宏的大力支持。后来事实也证明这些业务数据非常亮眼,并正在成为科技发展主流方向。所以,作为一名公司战略制定者,李彦宏是合格的。
若我是当事人陆奇,真有种“即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连续工作近500天,早已能够了解真实的百度和李彦宏了。正如有些媒体讲的那样,陆奇事件出事以后,以后还会有多少行业精英愿意选择百度,听信李彦宏的话去选择百度做二次创业呢?然后在大公司病和利益的影响下,不出一年半,自己做了一个出局者呢?我在想,如果当时陆奇选择腾讯和阿里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腾讯和阿里之于百度还是有很多差别,不然百度不会掉队!接触过陆奇的人都知道,他擅于给人以信心,很多人都肯定都受到他人格魅力的影响。陆奇的职位调整,百度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陆奇是一位工作狂,以其性格,绝不会在决定百度前途和证明自己之前会做出壮士断腕的决定。舍事业要家庭?他还来百度之前,陆奇便与家人长期异地相隔了。所以,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更多的讨论点放在百度的大公司病和夫妻店以及权利的博弈。从去年开始,百度给外界人的印象是:百度由陆奇做主刀,李彦宏退居二线。去年举办的首届AI开发者大会上,陆奇全场主持,李彦宏驾驶无人汽车做了串场嘉宾。当时陆奇表示百度要ALL IN AI,但今年年初,李彦宏表示百度从没有要ALL IN AI。实际上百度的AI业务,目前处于研发阶段,近期并不会带来实际效益。外界人得到的信息认为陆奇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其实不然。在陆奇加入百度不久,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回归百度,同时百度七剑客之一的崔姗姗也再次回归。虽然陆奇全权负责百度的AI业务,但实际权力有限。一些AI对外合作和推进则是由马东敏完成。很有趣的事,马东敏的职位是董事长特别助理,但在百度公司的影响和权力恐怕比李彦宏还高(开玩笑,你懂我的意思),哈哈!陆奇是有情怀有理想的,不然绝不会孤注一掷加盟百度的。但从这一年多看,百度的创始人元老们悉数回归,有种齐心合力想要让百度重回巅峰的决心,而对于不喜社交爱工作的陆奇来说,似乎感到了不适应。
重塑了百度的战略格局,在陆奇加入百度之初,百度产业布局太广而且管控不到位,所以陆奇确定了All IN AI的整体战略;提升了内部员工与外部市场对于百度的信心,2017年1月百度正处于血友吧贴吧、魏则西等事件,市值与口碑正处于低谷,陆奇可危受命,最终提升了内部员工与外部市场对于百度的信心;市值从最初不到600亿美元市值最终逼近了千亿美元的市值规模,免除了其被剔出BAT的危机。以上三点应该算是陆奇带给百度最大的三个变化了,陆奇这位在微软大中华地区最有权势的人,在加入百度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加入百度多是处于个人理想的角度,而如今也不得不含恨离开百度(如无意外),确实令人遗憾。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知道,陆奇加入了百度。陆奇在加入百度以前,其实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由此可以试着窥见,陆奇回到国内并最终加入百度,其实更多的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甚至局外人还可以隐约地感受出他对祖国的感情。2018年1月29日,有自媒体曾经爆料过,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体系(AIG)举办了年会,但李彦宏、陆奇却都没有出席该年会。当时,即便局外人其实也已经能从中感受出李彦宏与陆奇之间是“道不同”,后面很有可能是“不相为谋”,最终“分道扬镳”。当初陆奇对外界宣称百度要“All in AI”,李彦宏曾完全默认了陆奇为百度定下的战略。可之后李彦宏又对外讲,自己从没有说过百度要“All in AI”之类的话,这基本上等同于是李彦宏从内心深处否认了陆奇之前为百度制定的战略和发展路线。结论:正如唐骏所说的,百度依然是李彦宏和马东敏的,李彦宏重新坐镇百度的一线,后面能不能把百度带向更好的路线?我对此是持怀疑的态度的。我也不否认,李彦宏和他的妻子马东敏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当初陆奇如果是加入腾讯、或者国内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或许根本不会有今天在百度这样的结局。
3、曲线救国行不通,正视问题才能破局。曾经被百度视为敌手的谷歌,已经成长为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而百度,却深陷重重矛盾之中,裹足不前。搜索流量的流失,让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战场毫无还击之力,PC端百度竞价名声依然糟糕,但营收仍旧喜人。也许是利益牵扯太过复杂,也许出于对谷歌的盲目借鉴,吴恩达和陆奇加盟百度后,开始带领百度布局人工智能方向,提出ALL IN AI的口号。比起百度竞价立竿见影的营收效益,人工智能的布局周期和营收周期漫长艰巨。然而相较于推出AI服务于淘宝购物的阿里,AI项目与搜索脱节的百度并没有依靠人工智能翻盘。不痛不痒的一圈曲线救国之后,陆奇还是决定切入百度核心搜索技术。据传,陆奇主张砍掉百度搜索中广为诟病的医疗和互金行业,受到来自搜索团队的反抗,改革无法推进。
李彦宏如果能带好百度,就不会请陆奇,百度更不会被踢出BAT阵营。百度内部人员透露;百度不是李彦宏的百度,是中层干部的百度,李彦宏手下各部门负责人,对李彦宏是不买账的。很多时候是敷衍了事,各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5月18日,百度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在内部全员邮件中宣布两件事,其中一件可以说代价非常重大,甚至使得百度的股价波动,百度股价两个交易日跌15%。那就是:①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将从7月起不再担任上述职务,仍将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②副总裁王海峰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并担任 AIG(AI技术平台体系)总负责人。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陆奇在加入的时候可能知道自己早晚会有一天离开?
我想公司这两天的股价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陆奇的卸任对百度肯定有影响,但是不能说李彦宏的百度就完了,毕竟把陆奇挖来全力发展人工智能的还是李彦宏本人。
若我是当事人陆奇,真有种“即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连续工作近500天,早已能够了解真实的百度和李彦宏了。正如有些媒体讲的那样,陆奇事件出事以后,以后还会有多少行业精英愿意选择百度,听信李彦宏的话去选择百度做二次创业呢?然后在大公司病和利益的影响下,不出一年半,自己做了一个出局者呢?我在想,如果当时陆奇选择腾讯和阿里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腾讯和阿里之于百度还是有很多差别,不然百度不会掉队!接触过陆奇的人都知道,他擅于给人以信心,很多人都肯定都受到他人格魅力的影响。陆奇的职位调整,百度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陆奇是一位工作狂,以其性格,绝不会在决定百度前途和证明自己之前会做出壮士断腕的决定。舍事业要家庭?他还来百度之前,陆奇便与家人长期异地相隔了。所以,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更多的讨论点放在百度的大公司病和夫妻店以及权利的博弈。从去年开始,百度给外界人的印象是:百度由陆奇做主刀,李彦宏退居二线。去年举办的首届AI开发者大会上,陆奇全场主持,李彦宏驾驶无人汽车做了串场嘉宾。当时陆奇表示百度要ALL IN AI,但今年年初,李彦宏表示百度从没有要ALL IN AI。实际上百度的AI业务,目前处于研发阶段,近期并不会带来实际效益。外界人得到的信息认为陆奇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其实不然。在陆奇加入百度不久,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回归百度,同时百度七剑客之一的崔姗姗也再次回归。虽然陆奇全权负责百度的AI业务,但实际权力有限。一些AI对外合作和推进则是由马东敏完成。很有趣的事,马东敏的职位是董事长特别助理,但在百度公司的影响和权力恐怕比李彦宏还高(开玩笑,你懂我的意思),哈哈!陆奇是有情怀有理想的,不然绝不会孤注一掷加盟百度的。但从这一年多看,百度的创始人元老们悉数回归,有种齐心合力想要让百度重回巅峰的决心,而对于不喜社交爱工作的陆奇来说,似乎感到了不适应。
作为百度的唯一话事人,李彦宏+马东敏组合一直是真正的当家人。因此,卸任是不可能卸任的。大家不要想多了。
486天,这是陆奇从加入百度到最终卸任百度总裁的时间,在这486天的时间里,陆奇给百度带来了三个大的变化:
重塑了百度的战略格局,在陆奇加入百度之初,百度产业布局太广而且管控不到位,所以陆奇确定了All IN AI的整体战略;提升了内部员工与外部市场对于百度的信心,2017年1月百度正处于血友吧贴吧、魏则西等事件,市值与口碑正处于低谷,陆奇可危受命,最终提升了内部员工与外部市场对于百度的信心;市值从最初不到600亿美元市值最终逼近了千亿美元的市值规模,免除了其被剔出BAT的危机。以上三点应该算是陆奇带给百度最大的三个变化了,陆奇这位在微软大中华地区最有权势的人,在加入百度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加入百度多是处于个人理想的角度,而如今也不得不含恨离开百度(如无意外),确实令人遗憾。

这次陆奇卸任百度总裁之后,百度到底是选择李彦宏重回一线,还是另寻其他的职业经理人,这还不好说,但是像陆奇这样的人物加入百度,都没有最终扭转百度颓势,我想也确实再难有其他职业经理人有这个魄力和实力了。

在陆奇加入百度之际,打工皇帝唐骏就给陆奇写过一封公开信,暗示百度这艘船并不容易由外人掌舵,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所以这趟浑水多半只能在百度内部消化,期望通过外部势力干涉调整,可能性应该不大了。

那么再说下李彦宏是否能重新带好百度,其实我不认为李彦宏能够带领百度走出困境,因为在百度在前期发展属于市场驱动性,市场有极大的需求,因此对于百度内部管理并不敏感,之后百度内部价值观和管理水平,才逐渐暴露出来。再说直白一点,百度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并非李彦宏有多高的管理能力,而是市场成就了百度,百度现在的状态正是因为自身价值观机和内部管理的问题,李彦宏深陷其中,曾经尝试过但显然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成效,所以后来才选择引入外部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改革,但即便如此,也无能为力,这也能看出百度内部势力是多么顽固了。

我想百度可以选择的方式,只能期望内部可以出现一个2号人物,既可以协调内部各方利益,同时也具有未来发展的眼光,如果还不能出现这么一个人的话,估计陈天桥的故事又要上演了。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下我的头条号!
潘乱说的话,我完全不认可,正好相反,百度只有李彦宏 才能救。百度这几年一直没上道 ,就是因为陈彦宏一直想找高手来解决,但却没一个行的。如果李彦宏 都离开了。那百度怕是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百度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是团队的问题,需要刮骨疗伤,需要顶住利润的压力,顶住短期利益的诱惑,需要不留退路的改革,除了李彦宏 自己主导,谁可以主导呢?陆奇来了百度虽然做出一些成绩,但不到两年就走了,说明什么,职位经理人遇到困难可以跑路,但创始人不会,因为企业就是他的孩子,孩子遇到再大困难,也要背着。另外陆奇能做出这些成绩,没有李彦宏的支持,放权,有戏吗?想当年陆奇PPT出错,百度被人们推到风口上,李彦宏 怪过他吗?潘乱可能很名,但我不知道他经营过企业吗?知道企业家的价值吗?苹果没有乔布斯早倒闭了;小米没有雷军还是小米吗?华为没有任正非,还有华为吗?百度如果没有李彦宏 估计早就被360,搜狗打败了。
5月18日下午,百度突然宣布,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将从7月起不再担任上述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至此,这位“硅谷华人最牛高管”在百度的职业生涯可以说画上了句号。 陆奇在百度的486天:百度声誉改善,开始转型!2017年初,陆奇在履职百度COO不到24小时之后,便与李彦宏一起会见媒体,李彦宏表示陆奇列出目前百度面临的TOP 10挑战,也是他最担忧的问题。很明显,李彦宏对陆奇寄予了厚望,而陆奇的表现也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从明星创始人,到如今屡被群嘲,李彦宏踩中了哪些坑?PC互联网时代,李彦宏是绝对的明星创始人,光鲜的履历,强技术驱动的产品,可以说在PC互联网时代,几乎罕见敌手,百度于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彼时周鸿祎的360,王小川的搜狗搜索才刚刚创建。最强大的对手谷歌在国内市场水土不服,于2010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此后国内搜索引擎市场进入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李彦宏也在2014年中国富豪榜上以147亿美元身家名列第二。把控着PC端绝对流量入口的百度,阿里和腾讯都要靠百度流量吃饭。比起创业过程艰难,企业形象一直被舆论群嘲的阿里和腾讯,百度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学院做派。然而该来的总会来,魏则西事件这一导火索,让百度彻底陷入医疗广告丑闻中,百度口碑迎来了断崖式的倾塌。出售百度外卖、剥离爱奇艺等一系列断尾求生的举措并没有改变百度艰难的局势。PC端业务受挫,移动端又没有拿得出手的王牌产品,百度开始从BAT阵容中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