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继故宫之后,大英博物馆也在天猫开了店?栏目:淘宝   发布于:2019-01-29 15:37

“政府每年都在削减我们的预算,因此我们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其中之一就是IP授权。”大英博物馆商务负责人布坎南就在2017年天下网商大会上说。博物馆也得出来卖货,门票收入的天花板清晰可见。为了保护文物,不少博物馆需要控制游客数量。况且,许多博物馆出于公益的目的,已经实行免票参观政策。但文创衍生品的收入没有天花板,这就像电影票房跟电影衍生品的关系一样。在这方面,迪士尼是公认的典范。根据迪士尼官方财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37亿美元。其中影视娱乐只占营业额的15%,媒体网络、主题乐园、消费品则占了85%的份额。
[ 标签:天猫开店 ]

  • 全部评论(0
  • 1楼
    买手客buyerkey 2019-01-29 18:37:56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故宫这股文创风刮得太猛了,大英博物馆也嗅到了一丝商机,竟然漂洋过海的在某宝上也开了一个官方商城

  • 2楼
    猫眼智客-杨明慧 2019-01-29 18:07:56

    去大英博物馆的 TM 店认真的逛了一圈,以下是本人的体会。


    世界著名博物馆开店这是件好事儿...就像问题介绍里所说,解决了一些痛点问题。

    但是

    世界著名博物馆开店卖义乌小商品这不是好事儿...

    完全模仿故宫的套路这也不是好事儿...

    虽然价格看似亲民,但对于这种成本极低的小商品来说,这属于暴利了!

    这都不是好事儿...!

    文化衍生品应该在价格亲民的同时,符合自己的身份调性,再植入文化传播理念才对。

    大英博物馆把自己包装成“火箭美少女”,这就不对劲儿了!

    估计这也是阿里团队的公关行为吧,随便买点儿啥都行,来开店就行!!


  • 3楼
    科技新发现 2019-01-29 17:37:56


    看到大英博物馆也在天猫开店,我不由得想感叹一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在我们惊叹于博物馆在为保存人类文化精粹一直以来所做出的努力时,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博物馆也是需要花钱支撑、运营的。

    毕竟有那么多文物、艺术品需要定期维护、修复,还有那么多工作人员等,都需要不小的成本支出。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提到,很多文物因为修复人手不足,导致很长时间都在仓库“蒙尘”。

    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依赖于政府投资,博物馆一般是入不敷出的。在中国还好,外国的很多博物馆总是成为预算削减的对象。门票收入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很多博物馆还控制游客的数量,导致门票收入始终难以打破瓶颈。再加上现在很多博物馆施行免票参观政策,更是让它们入不敷出。


    这么一看,博物馆确实有点“穷疯了”的感觉。去增加营收来源已经是必然之举。博物馆最大的财富自然非IP莫属,这是一种无形但却又有极高价值的“活资源”。事实上,早在之前大英博物馆就已经在IP授权上不断发力。如,大英博物馆联合手机品牌美图,跨界推出了限量款手机。

    此外,来自泰国的轻奢银饰品牌MGS与荷兰梵高博物馆携手,用梵高的经典画作融入银饰创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优衣库展开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现代艺术风格的时尚产品;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与LA CLOVER展开合作,推出“维多利亚谧境”系列跨界产品,开启“贴身艺术品”内衣的新风格……可见,现在的博物馆大都在通过IP授权来玩转跨界。

    而而国内的博物馆也不能“免俗”,加入了这一行列中。苏州博物馆就与聚划算深度合作,通过聚划算独家首发茵曼、初语、生活在左三大时尚女装品牌定制版服饰。故宫也在天猫开设旗舰店,推出雨伞、公仔、手账、手机壳、挎包等多种商品。


    此次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产品涵盖了手机壳、钥匙扣、公交卡套、胶带等多款文创衍生品。而在设计上除融入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外,很多产品还融入木乃伊、十二美人姿、神奈川冲浪里等多种IP元素。就目前来看,很多产品比较受欢迎,甚至都已经售罄。

    我认为博物馆走的这条“IP致富路”是非常成功的,不仅为自己创收,还让大众对博物馆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不是艺术沾染上了铜臭气息,而是实现了艺术和商业价值的共赢!


  • 4楼
    郭静的互联网圈 2019-01-29 17:07:56

    对于用户来说,只要商品好就是有价值的。


    天猫的信息显示,自7月1日上线的“大英博物馆旗舰店”目前粉丝数为7.8万,销售的商家有纸胶带(预售)、公家卡套、iPhone X手机套、书签、手机扣支架、团扇、水壶,其中产品售价在18——149元之间,销量最高的为1449笔,销量最低的0笔,综合收入约26.5万元。


    就收入来看,天猫上“大英博物馆旗舰店”的收入并不高,但这毕竟只是店铺刚开,在没有大量投入的情况下有如此数据已经很不错了。

    从产品来看,其主要售卖的还是IP,更多的是与大英博物馆本身IP有关,产品品质等方面,其并未大幅度提到,而产品的售价算不上低也算不上高。

    目前的SKU明显有点儿少,还是期待有更多SKU出现。

    实际上大英博物馆并不是首次和天猫合作,双方已经有过一些合作的基础和信任关系。先是双方做了一次活动直播,在直播后的一个星期,大英博物馆线上访问量达到1700万,一个月后,通过对天猫上商家的IP授权,大英博物馆的营业额达到了100万美金。

    如果是拿大英博物馆的IP营收与迪士尼对比,就有点儿太过了,迪士尼的业务范围覆盖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等多个方面,这些业务相辅相成才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迪士尼IP网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博物馆产品,另外,迪士尼在IP运营、推广、制作等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以及花费了巨量资金,这个和博物馆这类靠IP周边产品营收的产品相比,不在一个维度上,而且,博物馆还有一定的公益性质。


  • 5楼
    媒体训练营 2019-01-29 16:37:56

    最近有幸在人民大学听了两周课,在校园里发现有有人民大学的礼品店内有文化衫销售,有一款找到适合自己的尺码,于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天猫上会不会有?”。


    万能的淘宝、天猫告诉我们,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当然这东西卖起来必须合法合规。

    电商行业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买到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还可以买到更多带有文化精神内容加成的商品。舌尖上的中国3上映后,不少网友记住了山东济南章丘区、必须经历三万六千锤击打,才能成就的手制铁锅。

    就在节目播出后的短短几十分钟内,这口锅的销量疯狂飙升,仅是天猫店上一下子涌入的订单,就清光了他们的库存,还远超他们半年的产量。

    虽说突然间巨量的订单让当地铁锅工匠艺人有些困扰,但互联网传播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商品进行更广泛的传播,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

    继故宫之后,大英博物馆也在天猫开了店,相信之后会有更多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在天猫开店,其文化衍生品会通过网络销售到世界上更多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其文化内涵所拥有的迷人魅力。


  • 6楼
    科技扯谈官 2019-01-29 16:07:56


    这波操作对天猫和大英博物馆都是双赢的。

    对于天猫来说,一方面,大英博物馆是个大IP,能给天猫带来不错的流量和销售量;另一方面,天猫是一个强调“品牌旗舰馆”的电商平台,平台上商店的档次、调性也是天猫比较看重的,就像一个地产商开发shopping mall,招商也很重要,入驻商家的品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商场的调性和热度,所以天猫引入大英博物馆天猫店,也能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档次。


    而对于大英博物馆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赚钱了,大英博物馆商务负责人也说了,英国一直在缩减博物馆的支出费用,博物馆要运营,要保护几百万件文物,这些都是钱,靠门票收入杯水车薪,更何况现在许多博物馆都被规定当作公益项目,免去了门票费,那么博物馆的费用从哪里来?

    只能自己想办法赚钱了,而成本最低、难度最小的,就是利用IP卖周边了。

    这一招很多大IP都用过,像迪士尼、漫威,大部分收入都是依靠周边产品的销售。


    这也不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用IP赚钱了,去年就曾与阿里鱼和天猫合作,将部分藏品的设计版权授予一些天猫的商家,比如天堂伞、百丽等,由商家从设计上汲取灵感,在产品中植入大英博物馆的IP元素。

    这个做法让大英博物馆一个月营收就超百万美元,也是尝到甜头了,这一次在天猫开店,是打算在IP挖掘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赚更多钱)。


    既然决定走这条路了,那大英博物馆最好就向它的IP营销前辈——故宫博物馆学习一下。

    故宫博物馆利用IP卖周边,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成为网红大IP,幽默另类的表现形式和各种海报、H5、微博微信传播使得大家对故宫博物馆好感倍增,其周边,像雨伞、笔记本、围巾、U盘等也都销量火爆。给你们看看故宫博物馆的画风:




    周边产品也是很精致漂亮的:




    所以,大英博物馆在天猫开店只是IP深度变现的第一步,如果要“深得民心”,还需要结合各种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文化和故事的输出,给大英博物馆建立一个适合传播的形象。

    其实还有很多大IP的商业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故宫博物馆这种幽默式文化解读+社交传播的模式值得学习。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关注一波~




说点什么吧

相关文章